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

医誓

      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。若有疾厄来求救者,不得问其贵贱贫富,长幼妍蚩,怨亲善友,华夷愚智,普同一等,皆如至亲之想。亦不得瞻前顾后,自虑吉凶,护惜身命。见彼苦恼,若己有之,深心凄怆。勿避险巇、昼夜、寒暑、饥渴、疲劳,一心赴救,无作功夫形迹之心。

首页 / 医典 / 《人体解剖学》 / 二、上纵隔

二、上纵隔

上纵隔位于胸廓上口和胸骨角平面之间,前界为胸骨柄,后界为第1-4胸椎及椎间盘,两侧为纵隔胸膜。

上纵隔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:

胸骨后结构:胸腺,左、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。

中间结构: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,膈神经及迷走神经。

脊柱前结构:气管、左喉返神经和食管(图7-11)。

1.胸腺thymus

位于上纵隔的前份、气管的前方。胸腺的大小有明显的年龄特点。新生儿的胸腺上端可达甲状腺下缘,下端可遮盖于心包上部。青春期为腺体发育最盛的时期,以后则迅速退化。成年后逐渐萎缩并被脂肪组织所替代,成为有被膜的类淋巴组织。胸腺除具内分泌功能外,还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。胸廓内动脉分支供应胸腺。

2.上腔静脉及其属支

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收纳胸部、上肢、头颈等部的静脉血,它由左、右头臂静脉在第1胸肋结合处下缘的后方会合而成,沿升主动脉右侧垂直下行,于第3胸肋关节下缘平面注入右心房。约在右侧第2肋软骨的后方,接受奇静脉的汇入。

头臂静脉由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会合而成。会合处所形成的交角称静脉角,右头臂静脉较短,长约3厘米,近于垂直。左头臂静脉较长,约7厘米,经胸骨柄、胸腺的后方和主动脉弓三大分支的前方斜向右下,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下缘与右头臂静脉合成上腔静脉。

纵隔的左侧面观

图7-8纵隔的左侧面观

3.主动脉弓及其分支

主动脉弓位于胸骨柄下半的后方,在右侧第2胸肋关节的后方起自升主动脉上端,由右前方弯向左后方,达第4胸椎体下缘的左侧移行于胸主动脉。弓的上缘可达胸骨柄中份或稍上方,下缘平胸骨角。主动脉弓上缘发出三大分支,即头臂干、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。

主动脉三大分支的前方的左头臂静脉,主动脉弓的下方是肺动脉权、左主支气管、动脉韧带及其左侧的左喉返神经和位于韧带右侧的心神经浅丛。主动脉弓的左前方有肺、胸膜、左膈神经、心包膈血管、左迷走神经和颈交感神经节发出的心支。弓的右后方由前向后的排列是气管、食管、左喉返神经、胸导管及心神经深丛。

4.气管胸段及主支气管

气管胸段的位置气管胸段位于上纵隔后部正中,长约5厘米。于胸骨角平面分为左、右主支气管,气管分杈处其腔内面有一前后向的半月形隆起,称气管隆嵴carinatracheae,是气管镜检的重要标志。小儿气管常稍偏右侧,一岁前小儿的气管分杈位置高,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。

纵隔的右侧面观

图7-9纵隔的右侧面观

气管的毗邻 前方邻接胸腺、左头臂静脉和头臂干;左侧邻主动脉弓、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;右侧邻接头臂干、右头臂静脉、上腔静脉及奇静脉弓、右胸膜囊、右迷走神经等;后方是食管。气管和食管左侧间的沟内有左喉返神经上行。

主支气管mainbronchus左、右主支气管下方的夹角一般为65-80°,女性稍大于男性。左主支气管细而长,近水平位,长约5厘米,由气管杈处斜向左下外方,平第6胸椎高度,经左肺动脉的后方,胸主动脉的前方入肺门。右主支气管粗而短,较陡直,长约3厘米,约平第5胸椎高度,经右肺动脉和升主动脉后方入肺门。由于右主支气管与气管的方向较接近,故气管异物常坠入右肺下叶支气管内。